縣委書記在2024年全市干部人才“組團式”幫扶工作推進會上的匯報發(fā)言 縣委書記在縣委書記在20242024年全市干部人才“組團式”幫扶工作推進年全市干部人才“組團式”幫扶工作推進會上的匯報發(fā)言會上的匯報發(fā)言近年來,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、省委、市委關于干部人才“組團式”幫扶國家鄉(xiāng)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部署要求,聚焦“精準、可實現、可持續(xù)、有成效”的總體目標,以“系統思維、聯動思維、發(fā)展思維、戰(zhàn)略思維、同理思維”謀篇布局,抓實抓好教育、醫(yī)療、科技干部人才“組團式”幫扶工作,為全面推進鄉(xiāng)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持。</p>縣委書記在2024年全市干部人才“組團式”幫扶工作推進會上的匯報發(fā)言

以“系統思維”制定“組團式”幫扶目標。

一是構建“組以“系統思維”制定“組團式”幫扶目標。

一是構建“組團式”幫扶格局。

團式”幫扶格局。

成立以縣委書記、縣長為雙組長,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干部人才“組團式”幫扶工作領導小組,建立聯席會議制度,形成以組織部門牽頭,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動體系,全鏈條壓緊壓實幫扶工作的主體責任、第一責任和直接責任,動態(tài)掌握情況、分析研判形勢、協調解決問題。

二是梳理“組團式”幫扶清單。

二是梳理“組團式”幫扶清單。

聚焦三個方面“十二個明顯提升”目標任務,充分梳理短板需求,列出幫扶需求清單、任務清單、責任清單、時限要求,清單化落實推進。

三是強化“組團式”人才培育。

三是強化“組團式”人才培育。

教育方面,深化“青藍工程”,受扶高中選派300余名教師“走出去”“師帶徒”結對98人,引進教育人才93人,其中副高職稱5人、研究生6人。

受扶職校建立莞銅協作名班主任“1+1”結對幫扶機制,培育改革創(chuàng)新型學科帶頭人6人、省職業(yè)教育中心教研組成員3人、優(yōu)秀企業(yè)導師21人。

醫(yī)療方面,注重“雙向發(fā)力”,堅持“輸血”與“造血”并舉,受扶醫(yī)院將“師帶徒”培養(yǎng)方式推廣至全院副高級職稱及以上專家,結對146人,培養(yǎng)徒弟73名,選派350余名醫(yī)護骨干赴省內外三級醫(yī)院跟班學習,建立1個博士工作站,引進學科帶頭人3人。

科技方面,聚焦“一主兩輔”,圍繞“一主兩輔”產業(yè)布局,培育高素質農民1579人、致富帶頭人874人。

以“聯動思維”提升“組團式”幫扶成效。

一是提升教以“聯動思維”提升“組團式”幫扶成效。

一是提升教育幫扶成效。

育幫扶成效。

民族中學高考本科上線率較2022年增長22.89%、一本上線率較2022年增長21.28%。

縣職校升學率較2022年增長16.34%,就業(yè)率達91.46%。

二是提升醫(yī)療幫扶成效。

二是提升醫(yī)療幫扶成效。

建強急診急救“五個中心”,建成重點??剖〖?個、市級5個,在建重點專科省級4個、市級4個,申報東西部協作資金1180萬元用于受扶醫(yī)院建設,引進新技術新項目52項,轉診率下降31.58%,門診人次同比增長18.07%,住院人次同比增長16.89%。

三是提升科技幫扶成效三是提升科技幫扶成效。

55名中央省市科技特派員全覆蓋式聯系全縣12個產業(yè),實施國家省市科技項目17項,領辦創(chuàng)辦協辦企業(yè)、合作社14個。

農業(yè)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8.2%,農產品加工轉換率較2022年增長15.94%,主要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覆蓋率達98.29%。